首页 / 新闻动态 / 学院新闻
在撒哈拉讲中国故事
来源: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 发布:2023-12-18 阅读:762

       当我决定来到非洲做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时,几乎所有的亲友都觉得我可能疯了——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孤身一人去一个遥远的国度,很多人都没听说过“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”这个名字,百度搜索显示这里是世界经济最落后的十个国家之一,人类不宜居地区之一,我可预知的会面对若干不可预测的困难。


酷热与风寒

       2021年5月13日下午落地努瓦克肖特机场,迎面吹来的风凉爽宜人,让我觉得沙漠地区不是想象的那么热嘛!带着这种好心情来到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,看到的是几间空空荡荡的教室,其他一片狼藉。我和同事一起动手,每天除了上课,就是打扫卫生、搬运物品、装修布置教室,耗费几个月最终整理出满是中国味儿的汉语教室、孔院阅览室和库房,同时制定了管理、教学、图书借阅等各项规定,孔院工作步入正轨,撒哈拉沙漠真实的一面也显露出来——每天下午三点多要去学校上班,行驶在公路上,两边就是漫漫沙漠,风裹挟着纳米级的沙砾吹过来,像火焰撩拨皮肤,感觉下一秒就会变成木乃伊——沙漠昼夜温差极大,早晚凉爽宜人,中午火烧火燎,即使一动不动都会大汗淋漓;可是风又很大,所以汗随出随干,每天回家衣领都有一圈白色的汗碱。

       我总以为沙漠地区干热是排风排湿的好地方,其实这里的风湿性疾病发病率比人们想象的高得多,一是因为他们习惯席地而眠,再就是白天炎热,所以人们非常喜欢晚上在户外吹风。我刚到努瓦迪布教学点工作时正值十一月份,中午艳阳曝晒,我为了上课时不汗淋淋的就一直单衣薄衫,结果某天我突然发现双臂不能动了,我被吓得赶紧找人帮忙,一个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略通中医的朋友告诉我,这是毛塔常见的问题,因为昼夜温差大,很多人为了贪凉不小心就会着凉,落下关节炎或肌肉僵痛的毛病。从此,作痛的胳膊时时提醒我,就算在毛里塔尼亚秋衣秋裤也是中国人的标配,防寒保暖很重要。


贫困而乐观的人们

       怎么形容毛里塔尼亚呢?这里的整体社会条件就像四十年前的中国,经济结构极不均衡,依靠矿产出口和渔业捕捞,没有轻工产业,国民收入低,社会贫富差距巨大。我去过当地失业家庭,一家人住在一顶十几平米的帐篷里,里面除了一块地毯——当地人习惯睡地铺,地毯是生活必需品——其他什么都没有了。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不影响毛塔人乐观爽朗的性格,和他们聊天时他们总是在开怀大笑,从没见他们抱怨生活的艰辛。做为外国人,大多数毛塔人对我这张中国面孔都充满好奇和友好,好几次我的破车抛锚在路上,每次束手无措时都会有当地人主动停车帮忙,完事儿我想酬谢他们时,他们都摆摆手,竖起大拇指对我说“chinois”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和中国人做生意时会手下留情,我跟学生聊到毛塔物价时总感觉我们说的是两个毛里塔尼亚,慢慢才发现一些店主,尤其是小摊贩给中国人报价虚高,因为“中国人有钱”。从此我开始试着讨价还价,摊主最后会哈哈大笑着便宜点,不过也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——20块钱一斤的大白菜,6块钱一个拳头大的苹果——因为地处沙漠,这里的蔬菜水果全部依靠进口,加之高温容易造成腐烂,所以商店里的蔬菜水果种类很少,外表光鲜亮丽的更少见。这种情况等我调到努瓦迪布教学点才有所改善,努瓦迪布是免税区,靠近摩洛哥,进口的蔬菜水果价格相对较低也比较新鲜,于是我自动当起了二传手,悄悄地帮首都的同事运些差价大的蔬菜水果。


耐心点,一切都会好

       在毛塔工作两年多了,我始终要时时反省自己——耐心点,慢下来,这里是毛里塔尼亚!就像改革前的中国,毛塔人生活节奏缓慢,和中国人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同,他们更习惯于夜生活,就是俗话说的“晚上不睡,白天不起”,学生迟到、旷课成了常态,每次还有种种理由辩解。当地教师对此见怪不怪,对于教学进度受影响他们只是耸耸肩,说一句“这是毛里塔尼亚!”这让习惯提前到课的我无语抓狂,于是祭出国内考勤制度,每节课都要签到,每次告诉学生他/她是第几次迟到了,慢慢的,虽然短不了还有学生迟到,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到课,还要笑嘻嘻的探过头来打招呼“老师好,看,我又是按时到的”。

       我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、工作习惯,让汉语教学更加适应当地教学实际条件,让学生体会汉语学习的乐趣。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多语种国家,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,做为曾经的法属殖民地,法语是社会通用语,在学习汉语时学生呈现出语言模仿能力强、听说能力提高快但发音偏误多、读写掌握困难的特点。我最初是引用国内的题海战术,要求学生多练,每节课带学生大量练习并布置发放作业练习,但是结果却不是很乐观,学生越学越焦虑,感觉学习汉语太难了;我也感到很沮丧,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。学生课后跟我聊天诉苦让我豁然开朗——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汉语汉字,汉字的书写习惯那么独特,对于他们真的是挑战;毛塔学生也不像中国学生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课后自学和练习。既然我无法改变学生学习的环境,那么我就从改变学习方法入手,利用非洲学生乐感强、汉语音乐性强的特点,教唱学生那些与教材语法点相同、涵盖课文词汇的中文歌曲,通过读、唱不但纠正了发音,学生还记住了歌词里的汉字。看着学生一边大声唱,一边洋洋得意地炫耀“汉语这么简单啊!”我忍笑,再次提醒自己——慢慢来,一切都会好的!


音乐无国界

       国际中文教学过程中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?学生说荒腔走板的汉语!我和学生死磕基础语音练习,当我们都处于崩溃边缘时,无意中一次音乐课让我们找到了巩固基础汉语学习的办法——说、唱中国歌,连说带唱,连练带学。

       本土同事帮忙把所有的中文歌词都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利于学生理解,第一次就闹了一个大乌龙——我把翻译的word文档转到PPT的时候那些阿拉伯字母就全都变了,学生看的一脸蒙圈,学了半节课,终于肯定的告诉我歌词全错了,不是我们学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同事听说这件事后,再帮我翻译的时候就会直接做成PDF文件,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错误。学生看到阿拉伯语歌词,兴奋地用阿拉伯语唱起来,后来告诉我还是用中文唱中国歌简单。

我在一首歌中提炼出几个语言点,再找到对应的课程进行分析、组合;每一个歌曲学成都给学生录制一个小视频,每次学生都极力要求自己入镜,可是当我让他们一个一个来唱时发现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唱,或者唱的磕磕巴巴的,可他们跟大家一起唱的时候却手舞足蹈特别兴奋,一副烂熟于心的样子。于是我就给学生讲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,谁知道这群娃娃们听了之后,既不羞愧,也不生气,反倒哈哈大笑,然后告诉我说“我们是滥竽充数的”!


       一晃在毛里塔尼亚工作快三年了,再回首经历的那些挫折、困难,也会想放弃,却庆幸最终坚持下来,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。每次看到学生充满学习热情的眼睛,听到他们向往中国、渴望学好汉语的心声,我从心中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——我不仅教授了他们语言,更带给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;他们不仅仅学习了汉语和汉字,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美好;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,也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者。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,人类进步在于对彼此的认同与尊重, 虽则曲折,世界始终坚定地向此迈进,我做为其中的一粒沙、一滴水,渺小却乐此不疲,不断付出也无怨无悔。


2022年主持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,和学生一起做粽子折纸


大西洋海滩上收工的渔船和嬉戏的孩子们,小渔船是一些家庭的全部财产和生活的来源


(我校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公派出国教师、公共卫生学院教师邱红洁供稿)